正文

科普谱写新篇章,跨步迈进小康村
2013-12-04 15:08:04

            ——永修县白槎镇兴隆村创建党员科普致富示范村工作纪实


  白槎镇兴隆村地理位置优越、交通便利,距316国道1.5公里,永武高速西海连接线贯穿其中,呈现典型的丘陵地貌。全村人口1866人,辖16个村民小组, 有46名党员,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。近年来,该村党总支充分利用依靠科技,积极贯彻省委、省政府“希望在山、山上建绿色银行”的指示精神,结合“南桔北梨”的发展战略和当地实际,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,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,全面实施党员科普致富示范村创建工程。 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.1万元,各项工作在全镇、乃至全县都排在前列。


  完善组织建设 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


  近年来,白槎镇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,把兴隆村创建市级“党员科普致富示范村”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、全面提高干群科技文化素质、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机遇,切实加强领导,由镇党委副书记专门负责这项工作,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。同时,兴隆村党总支部把科普致富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,制订了专门的科普工作计划,成立了以村总支书记为组长、两委班子为成员的科普领导小组,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将党员培养成科技能手,号召他们带头学科学用科学,并服务于群众生产生活,支部46名党员中有22名被确定为市县农业科技示范户;另一方面,将那些科技素质高并热衷于科普工作的科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,近几年先后有7名年轻、科技素养高,有较强服务意识的科技致富能手充实到党组织中来,其中5名担任了村民小组长。


  党员干部带头   跳出传统经济束缚


  长期以来,该村延续着水稻、棉花等传统种植模式,世纪之初,村“两委”认为要摆脱传统经济的束缚,就必须创新路,出新招,于是经过认真调查研究,决定充分开发利用本地的荒山、荒地和大量的残次林地资源,大力发展极具区域优势的“赣北早熟梨”产业。说干就干,村“两委”一班人,组织20名党员和12名村民小组长带头种植早熟梨,自负赢亏,自担风险,人均种两亩,全村共种植60多亩。当时,很多人都在观望,还有一些人等着看笑话,但村“两委”一班人,始终坚定发展早熟梨产业的决心,带头从建园、配比授粉树、施肥、喷药等环节抓好梨树种植技术的推广,哪个想放弃他们就逐个做思想工作。三年后,第一批梨树开始挂果,并获得了不错的收成,那些刚开始对种植早熟梨持怀疑、观望态度的人坐不住了,纷纷在自家的地里种上了梨树,全村种植面积跃升至500多亩。时至今日,当初那批第一个吃螃蟹——种植早熟梨的人回想起这段往事,都会由衷地感谢村“两委”。  


  规范产业发展  谋求产业升级


  经过10多年的发展,如今兴隆村集中成片的梨树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。品种也繁多,以“翠冠”为主栽品种,配有“黄花”、“清香”等优良品种。


  为了让早熟梨果业朝着科学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的健康方向发展,借助实施党员科普致富示范村建设的契机,在农业和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下,村“两委”带领果农对所有果园都进行了统一的高标准建设,将分零的土地重新整合,统一标准后,再按“方块”状分给农户经营,这样既解决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,又便于机械化生产作业管理。为规范生产和避免果农之间恶性竞价和交易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,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张吉永、许明刚等11名果业大户发起,注册成立了江西龙井梨业发展有限公司,对早熟梨进行统一生产规程、统一注册商标(白槎牌)、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。


   为确保产品品质,使全村果品达到无公害、乃至绿色和有机果品标准,降低生产成本,避免因满足生产用肥需求而大量使用化肥而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,导致果业生产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,推动果业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,村“两委”未雨绸缪,及时向先进地区学习经验,在果农中大力推广应用“猪—沼—果”生态果业模式,目前已建沼气池1440立方米,使早熟梨用肥基本以沼肥为主,沼液的应用,大大降低了农药用量。2005年兴隆村早熟梨首次参加江西“早熟梨节”的评比,在120个选样中获第25位的名次,同年江西龙井梨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2010年该村与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(国家专门从事梨生产技术的科研单位)南昌实验站联系,成立了早熟梨技术协会、科普宣传服务队等科技服务机构,使该村成为全省最大的早熟梨产业联片规范化生产基地。2012年,全村已有300余户(占总户数的80%)参与,共发展果园面积4000余亩,并带动周边村发展1000亩,早熟梨产销量900多万斤,价格2.5元每斤。从业农民人均收入11000元,比其他农民增收5000余元,全村人均纯收入高出白槎镇人均纯收入1700余元,成为该地农民的主要收入。


  在发展赣北早熟梨产业的同时,兴隆村先后引进推广了柑桔、甜玉米、鸭子、大雁、沼气等效益农业、生态农业,目前全村柑桔1000多亩,甜玉米30多亩,鸭子2000多只,大雁400多只。2013年该村又注册了“永修县白槎龙井植保合作社”,对全村全部的农作物病虫害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,使全村粮食生产迈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路子。


  加强科普宣传  提升农民素质 


  为了加大科普宣传效果,村“两委”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科普示范网络:科普领导小组——科普宣传员——科普示范户——农户。全村16个村民小组都建立科普小组,新增科普示范户162户,科普示范户总数达到260户以上。同时建立了完整的科普宣传平台,丰富宣传载体,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栏、广播、宣传标语、条幅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,同时开展远程教育,邀请科普专家现场授课,截至到现在兴隆村已制作科普宣传栏15期;及专家现场授课等形式,不断拓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;并建立了一个拥有2000多册藏书的科普图书室,供广大村民参考阅读,开展多种科普活动效果显著,反应热烈。


  村“两委”把农民按照年龄、文化、特长及种养类别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,按照实用、科学、有效的原则组织不同的、小型的、灵活的科技知识培训,高度重视现场技术指导,常年坚持不懈。为把种植技术向群众推广,特意从南昌聘请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常年技术指导,为让技术人员更好的服务村民,村里为其无偿提供了一块已机械平整的80亩的土地、苗木和三间住房,让其自主栽培,发展成为当地的早熟梨种植示范基地,供周边果农学习、借鉴。同时,还为每位果农发放了联系卡,可随时电话解答果农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,必要时还会上门指导。在早熟梨技术普及方面,切实做到了“三个一”,即坚持每月发放一期生产工序,坚持每月深入农户开展一次技术培训,坚持每月进行一次生产大检查;鼓励并资助农民参加农函大学习,先后有45人通过学习掌握了1-2门实用技术;组织承接了“送科技下乡”,“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专家”,省市县植保专家,各种类型的培训班28期,受训人员5650人次,培养了科技示范户102户,农民都掌握了2—3门实用技术,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。


 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   丰富农民生活


  近几年,村“两委”先后投入3000余元为深受老年人喜欢的传统剧目丫丫戏配置服装道具,并组织他们节日进行演出,投入60000多元新建了2个标准篮球场可供青少年锻炼,组织村民参加群众性舞蹈广场舞,村里还建有村民配套健身器械。村民张仕娥感叹地说:“以前,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农活、洗衣服做饭、带小孩,根本不会想其他的,因为我们农村妇女,好像都这样。唯一的娱乐就是打麻将,有时候还因为打牌和家里人闹矛盾。后来村里开始组织跳广场舞,书记让我们去跳,虽然开始有点不好意思,但时间一长,跳舞的人多了,村里的妇女也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,吃完晚饭就到广场集合跳舞,我现在已经对跳舞上瘾,麻将也打得少了,家里也更加和谐了。村里开展广场舞,真的我们整个村都改变了。”
科普改变了兴隆村,现在的兴隆村已经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,转变为果树成荫,民风淳朴的小康村。

供稿:陈 媛 陈 莹
责任编辑:王景平
九江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13改版 备案号:赣ICP备05007525号
联系电话:0792-8224687 地址:九江市八里湖新区八里湖大道166号市民服务中心西楼D635室 邮编:332000